馆内动态

盘锦市文化馆总分馆制可行性实施方案

分类:馆内动态  来源:未知  时间:2018-04-11 11:35  浏览量: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指出:“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是实现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要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以全体人民为服务对象,……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凡国家兴办的……文化馆(站)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文化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独特的文化载体,无论在网络覆盖、活动内容多样、人民群众参与面、文化自身创造,有别于其它公益性文化单位——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等特殊作用,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龙头”。基于此,近年来,全国各地就延伸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等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盘锦市是创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推行的“文化馆总分馆制”可谓当务之需,总分馆制的实施,必将呈现出了创新性、导向性、带动性、科学性等鲜明的个性与特色。
一、文化馆总分馆制路径探索
   (一)总分馆制模式概况
 
 
区文化馆总分管制网络示意图
 
1、总体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统筹规划、两级投入、双重管理、资源共享、服务创新”的总分馆建设模式,重点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在总馆与分馆之间施行“四个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标识、统一配置、统一验收。
2、总体目标
按照“一个总馆+多个分馆+若干服务点”的模式,让分馆成为总馆的有机组成部分,让若干基层服务点成为分馆的延伸或补充,诉求基础设施标准化、文化资源共享化、服务系统网络化,形成以市文化馆为龙头,以县区文化馆分馆为枢纽,以村(镇)文化站为基础的“城市15分钟文化服务圈”和“农村30分钟文化服务圈”,最终实现区域全覆盖。
3、总体做法
通过合作协调与统一规划,将分散的、隶属关系不一的总分馆和镇(社区)文化服务站点组合成正式的、相对固定的、联系紧密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组织,构建一个以现代化网络通信技术为依托,以文化馆总馆为龙头、文化馆分馆为骨干、社区(镇)文化站服务点为网点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面实现无缝衔接,强力推动全区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
(二)文化馆总分馆制的具体路径
根据建设一体化、管理一体化和服务一体化的总体要求,将文化馆总分馆制外部建设要素——人员、经费和设施——按“领域合一”的方式,内部建设要素——产品、活动、服务、平台和产业——按“领域分离”的方式重新组合,总中有分、分中有总,构建分馆业务上接受总馆统一管理的文化馆网络体群。
   1、设施设备上,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建议讨论出台《文化馆总分馆统一网点布局实施方案》和《文化馆总分馆统一设备资源的方案》,按照“四个统一”原则(统一规划、统一标识、统一配置、统一验收),全面建设市、县区、社区(镇)三级场馆设施。
根据人口密度与人口生活流动规律的标准,在此基础上制定最优的分馆规划方案,确定分管的数量和馆址。设备,赋予这些设备以文化活动、演出排练、宣传展览、培训辅导等功能;在条件成熟的(社区)建设文化活动室和室外文体小广场。
按照“一个总馆+多个分馆+若干服务点”的模式推进区、县(区)、社区(镇)三级场馆建。初步形成了以区文化馆总馆为龙头,以县区文化分馆为枢纽,以市(社区)文化室为基础的多层次、全覆盖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我市大洼县文化馆,双台子区文化馆为国家二级馆兴隆台区,盘山县2016年底可建成国家二级馆、辽东湾新区、辽河口经济区可选建新馆。我市共有29个乡镇文化站配置,可在社区建70个服务点。
2、工作人员上:双重管理、统一考核
整合资源,充实队伍。一是多途径整合人员编制:依据原有县区馆人员,按照每个乡镇3名文化专干的标准,充实镇(街)文化馆分馆。
3、业务经费上:多级投入、分级管理
出台根据《文化馆总分馆统一保障经费的方案》,按照中央补助一点、市级支持一点、区里预算一点、社会赞助一点的办法,将总、分馆和基层服务点所需人头经费、运行管理经费以及业务经费落到实处。
出台《“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创建规划的通知》确定了总体目标、工作任务和具体要求,两级财政共同投入,市文化馆为管理主体的指导思想—— 总馆、分馆建设经费和日常运行经费以文化部免费开放补助经费为主要来源,市财政预算“文化馆总分馆”建设和运行专项经费为补充。
4、产品供给上,保障基本、差异实施
社会的主要矛盾就是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要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发挥龙头作用,文化馆就必须有效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之间的失衡问题,特别重要的是,解决公共文化资源空间配置的“结构性失衡”问题与文化产品供给模式单一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意识观念的变化和社会的转型,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都在发生变化,其影响的力度在逐年增加、广泛和深入,表现为不仅显现的“广场文化”和“公园文化”遍及城乡,而且很多隐性的文化活动也渗透到了社会的每个角落。就此,市文化总馆根据社会调查和征求意见的结果,按照市文广局的总体安排部署,结合社区文化节,统一规划年度活动方案(统一明确总分馆服务项目,统一策划总分馆活动并统一印制公示),筹划常态化、经常化的文化活动(统一开展送戏剧、送故事、送展览、送春联、送演出“五送”活动)以及重大文化活动(“文艺大篷车”城乡互动工程、公园故事会、广场歌会、群星课堂、群星舞台);建立调配资源制度,将公共文化服务中的群众文化活动专项资金,转移支付给活动举办主体,保证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循环开展。
分馆与公共文化服务基层站根椐地方习俗和群众意愿,针对不同群体文化需要,在总馆整体方案基础上设置各种差异性的服务项目,有选择性地开展文化活动,推动个性化的活动项目,扩大群众参与面,满足不同群众需求。
      根椐社会调查和征求意见的结果,电影、视听、展览等文化产品在考虑需求差异性以及需求量的大小不一的基础上,由市文化总馆统一购买流动服务或网络服务。游艺讲座体育等文化产品的生产,由市文化总馆制总体性方案,各镇街分馆与公共文化服务基层站根椐不同年龄和不同层次群众不同的需要,差异化实施方案。演出、业务文艺团队等产品的生产由市文化总馆牵头、联合各文艺团队,集体力量创编一批群众喜闻乐的文化产品,走公共文化外包的路子、为全市群众提供演艺服务。
      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原则,结合重大节庆活动实际,推行统一文化服务,由总统一策划制定总分馆活动实施方案和活动方案表下发到各分馆,确保全市上下“一盘棋”。全面实现以区域性大型广场文化活动为引领,以基层各街舞,系统开展的形式多样、小型分散的群众文化活动为延伸的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体系,实现“点面并举,点上出彩,面上开花”的良好效果。
二重建文化馆总分馆制的引领维度
(一)管理体制的需要创新
      统筹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不能用孤立的服务项目对文化馆总分馆制服务方式进行机械式的“拼装”。事实上,这种静态的“拼装”早已被实践证明是缺乏优势的。构建文化馆总分馆制服务方式必须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与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制转型和重塑的高度,从建立与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相适应的公共管理体系的视域来筹划和动作。按照“两级财政、双重管理、一体化建设”的基本思路,打破了过去的行政管理体制、经费管理体制和人员管理体制,构建了一个行之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体制系统(如图2所示),这就有效实现了管理体制的创新。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在行政垂直管理上,镇(街)政府和村(社区)居委会不再是寻求转移支付和服从管制的被动一方,上级政府特别是市政府亦不再仅仅扮演中要财权、不要事权的管理方。在业务垂直管理方面,解决了文化行政部门对总馆,尤其是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管理缺位的问题;解决了市文化馆长期对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不闻不问、指导缺位的问题;也相应解决了县区文化站(分馆)对村(社区)文化活动室不闻不问、指导缺位的问题。通过合理界定各级行政单位和业务单位在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中的权责标准,明确各行政单位和业务单位该做什么而不该做什么,做到各层级部门各司其职。
      2、在行政协同管理上,文化行政部门与教育行政部门、财政部门以及科技部门等在公共文化服务的决策机制、组织机制、运作机制、财政机制、技术机制和监督机制等方面协同作战。在业务协同方面,文化馆与文化企业单位、其他文化事业单位、社会文艺团队等服务主体谋求建立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从过去由国家单方供给文化产品转向多元服务主体协同服务。政府致力于满足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而将非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交给其他社会服务主体。
      3、在连接纵向垂直管理与横向协同管理上,供助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这一平台推动数字化服务,实现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的结构与功能的耦合,改变过去“条块分割”的公共文化服务试,构造的跨边界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使得公共文化服务真正围绕着群众的需求而运转。
(二)资源整合的需创新
      从现有文化系统内部来看,市文化馆与区文化馆与文化事业单位联系松散,在开展文化服务活动时,往往形成一种“文化馆有能力举办的活动,群众无需求;而群众有需求的活动,文化馆无能力举办”局面;自己办的活动,只面向本辖区群众。
      从文化系统外部来看,一级政府办一级馆,导致外部资源重复投放,且利用率不高。所以,从整体上看,庞杂分散的资源因为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体系,既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又浪费了现有的宝贵文化资源。
      相比较而言,通过实施“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探索建构了一个节能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整合机制(如图所示)。

 


文化馆总分馆制资源整合模型图
       这样的管理模型在资源整合方面实现了两个创新:一是有效整合文化系统外部资源,形成了一个区政府主导、市文广牵头、多个部门协同共建的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整合机制。二是有效整合文化系统内部资源,形成了一个市文广局主导、市文化馆牵头、多个文化企事业单位协同共建的公共文化服务。上述两大创新形成了以下三方面的明显效果。
      第一,总体运行成本明显降低。
      第二,文化产品有质有量。信息资源服务平台,把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方、公共文化服务方与公共文化需求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整合后的各分馆可以通过先进的网络集成系统,实现规范化的管理和资源的共享,而总馆也可以通过对分馆的建设弥补在特色资源上的匮乏。同时,各分馆通过总馆的调派或者各分馆之间的相互合作,实现文化产品差异互补。这就有效解决了资金短缺条件下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问题。
      第三,人力效应聚合放大。按分片包干、对口帮扶,在所属辖区整合教育、科技、体育等部门外围人力资源,打造特色文化服务活动。
(三)服务方式需创新
     随着文化发展的主客观环境、背景和条件的不断变化,群众对于多元、多变、多样文化的需求也不断扩大。如何让百姓更加便捷地获得文化服务?应从缩短服务流程到完善服务网络再到拓展服务载体,不断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创新。
      第一,由阵地服务为主向阵地和流动服务并重转变。过去文化馆主要是利用现有入账助工展馆内服务,而出于空间距离等原因,群众平时很少能够参加文化站、文化室的日常阵地活动,文化站、文化室的服务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于所在地及周围不远处。为了让住地偏远的群众也能够分享到公共文化服务,更好体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由以阵地服务为主向阵地和流动服务并重转变。在原有的阵地服务基础上,实现三大流动服务方式:一是总馆向分馆和基层服务点流动,主要是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二是分馆和基层服务点向总馆流动,主要是为总馆提供特色文化;三是各分馆和基层服务点之间互助流动,主要是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差异互补。
      第二,自由上而下服务向发挥群众主体创造力与量力而行并重转变。过去的公共文化服务主要是由政府自上而下提供文化产品,尽可能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而出于种种原因,群体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与产品越来越少,其吸引力越来越弱。为此,应统筹政府、市场和社会三方供给,鼓励群众创编文艺作品、展演文艺节目,并出台《优秀文艺作品奖励办法》,实现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由自上而下服务向发挥群众主体创造力与量力而行并重转变。
      第三,由实体服务为主向主体服务与网络服务并重转变。过去的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主要是利用馆、站、室等实体向群众提供文化服务。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既提出了突破文化服务时空限制的要求,又为文化数字化提供了技术支撑。在此背景下,借助“共享工程”这一信息平台,实现了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由以实体服务为主向实体服务与网络服务并重转变。
 
 
 

上一篇:大洼区文化馆 下一篇:没有了
网格平台
 
     
 
Copyright © 2009 - 2015 盘锦市群众艺术馆 pjys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址:pjysg.com 电 话:(0427)2889656 E-mail:1160641831@qq.com
地址:盘锦市兴隆台区双兴中路30号(文化大院) 网站备案:辽ICP备06042705号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