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内动态

十二名95后少年拜师学艺,上口子高跷秧歌传承有序

分类:馆内动态  来源:张明  时间:2014-04-22 23:29  浏览量:


       单膝跪地,双手捧茶,口喊:“师傅在上,请受徒弟一拜!师傅请喝茶!”千万别误会,这可不是古装电视剧里的台词,而是真真切切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发生现场是一场庄重的拜师仪式。
       2014年5月7日10时30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口子高跷秧歌拜师传艺活动典礼”在西安文化站会场举行,一场缠绵的春雨为仪式洒道垫场。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胡柏、市文广局、大洼县文广局、西安镇政府主管非遗领导共同鉴证这一传统拜师仪式。
       上口子高跷秧歌是盘锦市独特的民间舞蹈,已有三百多年历史,素有“辽南一枝花”之称,2008年被文化部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口子高跷走南创北,技艺不断完善,多次在国家、省级展赛中摘金夺银,深受老百姓的热爱。1992年参加文化部调演荣获铜奖,2012参加中国民间艺术节,并一举摘取国家民间艺术最高奖“山花奖”。2013年参加第十二届全民运动会开幕式表演,并排在首位出演。
       目前,上口子高跷秧歌队拥有固定演员24人,后台6人。会首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张忠贤,1955年生,大洼县西安镇上口子村人,第六代传承人。第七代传承人认定为“小丑”段洪岭,1972年生,表演形象生动、幽默诙谐、艺术感强,被行内称为“东北第一丑”;“头跷”庞宝军,跷功扎实稳重、刚猛有力,现场节奏控制力强;“老擓”郑春军1972年生,以反串表演见长,他饰演的大太太形象生动,令人叫绝。“武生”王大伟,1976年生,专攻武活,可以踩着二尺八的高跷,在原地连续翻4个跟头。“老渔翁”陈海,1964年生,饰演《打渔沙家》肖恩一角,跷功扎实稳健、动作洒脱。“大傻”苏庆天1966年生,在表演中扮演傻角,动作形象生动,令人捧腹。“上装”李红娇,1976年生,手绢、扇子功夫了得,表情形象生动,充分突出“浪”字的表演特点。“上装”张晓萍,1975年生,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动作敢于创新,表演喜庆热烈,肢体语言丰富。
      在一通铿锵紧密的锣鼓声中,红毯铺地,现场庄重肃穆。司仪宣布仪式开始,请第六代传承人张忠贤、第七代传承人庞宝军、王大伟、陈海、苏庆天、李红娇、张晓华端坐正中。首先是“头跷”庞宝军、“武生”王大伟、“老渔翁”陈海、“大傻”苏庆天分别向张忠贤行拜师礼。之后11名95后少年、一名90后小伙向各自的师傅向拜师礼,付宝家、吴奇、王源龙、庞诗玉四名95后小伙拜武生王大伟为师,学习“下装”表演和武术表演;17岁的王伟拜老生陈海为师,学习老渔翁表演;24岁的陈松拜“头跷”庞保军为师,学习二边头跷表演技艺。接下来,“上装”李红娇、张晓萍并排端坐正中,张爽、王畅、张玲玉、姚雪婷、郭雨、郭胜北六名95后女孩行拜师礼。该拜师仪式严格遵从了传统拜师仪式的“程序”,每个步骤都需严格执行,认真对待,丝毫不能马虎。在淅沥的春雨声中,拜师仪式礼成。
       此次拜师典礼尊重传统,让师徒双方在庄重的仪式中,严师出高徒,育人先做人。在大家的见证下,确定各自的责任和使命。师傅要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确保带徒活动顺利开展;徒弟要尊师重道,严于律己,快速掌握提高表演艺术。在一拜一受之间,向传统礼仪习俗致敬。在一传一承之中,高跷这门民间艺术奇葩将愈加弥香。
       此次典礼也拉开了上口子高跷2014年培训活动的序幕。作为上口子高跷的保护单位,市文化馆科学调研,组织专家论证,制定了一套长期培训计划。根据高跷队中主力队员年龄偏大的现状,把大力开展传承活动作为保护工作重点,制定了“专家辅导、以老带新、长期跟进、定期测评”的培训方式。在保证上口子高跷“扭、浪、逗、绝”的乡土气息同时,把队员梯队建设、动作艺术表现力、演出情感化投入等作为培训要点,科学地、有计划地开展2014年培训活动。

品牌项目
 
     
 
总点击数:895506次
Copyright © 2009 - 2015 盘锦市文化馆 pjys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址:pjysg.com 电 话:(0427)2889656 E-mail:1160641831@qq.com
地址:盘锦市兴隆台区双兴中路30号(文化大院) 网站备案:辽ICP备06042705号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