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进景区,“见人见物见生活”
“咚咚锵,咚咚锵……”在铿锵有力的锣鼓声中,表演者们用夸张的表情、精湛的技艺为观众带来了一场集观赏性、艺术性、地域性于一体的精彩演出。
昨日,来自盖州、海城的高跷秧歌队与上口子高跷秧歌队欢聚辽河绿水湾景区,为十里八村的百姓和景区游客带来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民间艺术体验,展现了浓厚的民间艺术底蕴。
辽宁省非遗项目进景区暨盘锦市高跷秧歌展演由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市文化体育旅游发展促进中心主办,市文化馆、大洼区文化和旅游发展服务中心、西安镇人民政府承办。
鲤鱼打挺、叠罗汉、空中飞人等高难度绝活更是让观众眼花缭乱、拍手称赞,用“喇叭一响,浑身发痒;锣鼓一敲,乐得蹦高”形容此情此景再恰当不过了。
3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高跷队伍表演风格各具特色,但又有共通之处。主要角色以“四梁四柱”为中心,即头跷、二跷、老生、老㧟、上装、下装等;表演形式从“起鼓”到“过街楼”“大场”“小场”“下武场”。
表演者手持手绢、彩扇、烟袋、马鞭,身着大红大绿彩衣裳,画着夸张的脸谱,通过“扭、浪、逗、相”等技法让表演既古朴淳厚、活泼浪漫,又炽烈火爆、舒展豪放。
6岁本地女孩王仔棋一边叫好一边告诉奶奶,她也想像大哥哥大姐姐们一样踩高跷。此次高跷展演,成立不久的由22名学生组成的上口子少年高跷队也盛装亮相。他们当中年纪最小的8岁、最大的14岁,虽然表演尚不成熟,但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就是传承,再过几年肯定是名角。”
3支队伍轮番亮绝活、展技艺,争相斗艳中为从十里八村赶来的百姓和景区游客带来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民间艺术体验、展现了浓厚的民间艺术底蕴。
“小时候最高兴的事就是兜里揣着瓜子、手里拿着糖葫芦,追着高跷队伍跑。”田庄台镇高家村74岁村民刁宇告诉记者,听到有高跷展演消息后,一大早他就骑自行车往这赶,看到心念念的表演,觉得特别满足。
“非遗”进景区体现了“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传承理念,提高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体验性、参与性,将非遗的展示、展演融入景区,为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提供新引擎新动力,利于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并进。